要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就需要寻找到真正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扶贫模式。在“2018金融企业扶贫论坛”上,多家金融企业通过近年来的创新实践,分享出卓有成效的扶贫脱贫模式。这些优秀扶贫案例让更多的人看到了金融机构在创新扶贫过程中所贡献的力量,同时也扩大了能量覆盖半径,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践行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N+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
产业增收是脱贫攻坚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更是稳住脱贫攻坚成效、真正实现可持续脱贫的关键。建设银行立足产业脱贫,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缺资产、缺信用、分布广、规模小、管理难等特点,通过近年来的金融扶贫实践,总结提炼出“N+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扶贫模式,助力实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并使这一脱贫攻坚成果跨越2020,实现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脱贫成效。
N指的是通过定点扶贫单位、担保公司、农业龙头企业、专业服务公司、电商平台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和渠道的合作,利用金融科技提升、信用提升、管理提升、产业链提升四大机制,提供差异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金融科技提升的机制主要是针对贫困户分布广、规模小、管理难等问题,利用建设银行金融科技成果,通过网络供应链小微快贷等服务,为企业贫困户提供方便快捷的线上融资及其它金融服务,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
信用提升机制主要是针对贫困户个体缺资产、缺信用、缺抵押物等现状,通过与省级产业扶贫信用主体、中央和国家机关定点扶贫单位、农担公司等部门开展合作,为贫困户进行增信。在该机制下,建行已开发了扶贫供应贷、乡村农担贷等多种产品。
管理提升机制是针对贫困户缺乏有效组织,缺乏足够专业技能及生产经验的问题,银行在提供信贷支持的过程中,借助服务机构等公司为农村市场提供生产资料、农机、农业技术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作用,发挥农业合作社、村委会等对农村信息、资源和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对贫困户及借款主体进行有效组织管理,同时完善贫困地区的信用体系建设,提升生产规模和专业化的水平。
产业链提升机制则是将农业的产业龙头与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进行有效对接,给公司的采购和生产经营提供有效资金的同时,在销售环节为企业通过电商平台提供产品的销路。同时这个过程中为个人和有关的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实现整个生产链条上的全产业链的提升。
建设银行鼓励各分行因地制宜开展创新,目前针对涉农、扶贫等领域已累计创新产品40余项,如建行湖北分行的“小微企业扶贫脱贫贷款”“恩施扶贫脱贫易贷”,建行河北分行的“助农薯业贷”,建行江西分行的“益农贷-橙易通”等,确保做到因地制宜、因村因户因人施策。
通过“造血”式扶贫,进行产业帮扶,建行协助贫困地区培育特色产业,构建贷款企业、项目与贫困人口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造血”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发展动能,提升脱贫质量。
“保险+期货”模式 精准扶贫
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之一是农产品(000061,股吧)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加上目前农民队伍缺乏知识性、技能性、创新性,无法完全抵御天气因素带来的风险,这就导致农产品价格十分不稳定,农民收入无法得到保证。
东方证券公司创新推出“保险+期货”精准扶贫模式。作为一种价格指数保险,其以期货市场价格作为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产品中的“价格指数”来确定目标价格和赔付标准。由保险公司向贫困县建档立卡农户提供因农产品期货价格下跌导致收入受损的保险,为农户提供农产品价格托底保障。保单规定当保险期间内农产品理赔结算价低于保险目标价格时,视为保险事故发生,差额部分由保险人按保险合同的约定负责赔偿。为了更好调动农户的参保积极性、确保农户收益,保险合约中设计了必然赔付条款,即使结算价格高于执行价格,农户仍能得到一笔最低赔付金。
|